【改写版】鼎金投资鼎金投资鼎金投资
有人说,如果后周世宗柴荣能多活十几年,或许中国历史会改写——北宋就不会陷入积贫积弱的困境,燕云十六州也不用等到明朝才重回中原版图。这位英年早逝的帝王,本有机会改变历史的走向。 公元954年,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病逝,将皇位传给养子柴荣。时年33岁的柴荣雄心勃勃,制定了三十年规划:先用十年开疆拓土,再用十年发展经济,最后十年缔造盛世。这个宏伟蓝图成为后周的基本国策。 面对北方强敌辽国,柴荣采取强硬态度。在他的指挥下,后周军队势如破竹,接连攻克三州三关,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中的四个州,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。 959年,柴荣发动最后一次北伐。即使在行军途中,他仍坚持批阅奏章。某日,他在处理公文时,一块写有点检做天子的木牌从皮袋中滑落。这个神秘预兆让柴荣警觉,立即撤换了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,改由心腹赵匡胤接任。 可惜天不遂人愿,柴荣突然病重,北伐被迫中止。更让他想不到的是,最终篡位的并非被他撤换的妹夫张永德,而是自己一手提拔的赵匡胤。 959年9月,39岁的柴荣英年早逝,年仅6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,由太后辅政。此时赵匡胤已掌控禁军大权。次年正月,借契丹来犯之机,赵匡胤率军出征。但部队刚离开汴京二十里,就在陈桥驿停下。当晚,将士们将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,拥立他为帝。大军随即回师京城,逼迫幼主禅位,建立宋朝。 赵匡胤念及郭威、柴荣的知遇之恩,立下保柴氏子孙的誓言:柴家后人犯罪不公开处刑,即便谋反也只在狱中赐死,不连坐族人。这个承诺在血腥的改朝换代中实属难得。 追溯柴荣子嗣的命运,要从郭威说起。郭威起兵前,两个儿子都被后汉隐帝所杀,仅剩养子柴荣继承大统。而柴荣的三个儿子也遭同样命运,因此继位的柴宗训才如此年幼。 柴荣共有四子:柴宗训、柴熙谨、柴熙诲和柴熙让。陈桥兵变后,禅位的柴宗训被封郑王,迁居湖北房县,20岁时离世;纪王柴熙谨早夭;蕲王柴熙诲被开国功臣卢琰收养,改名卢璇。卢琰为报旧主之恩,带着养子隐居浙江,直到宋真宗时期卢璇才出仕,官至殿前防御使。如今浙江中部的卢姓人家,多是他的后裔。 曹王柴熙让的遭遇最富戏剧性。兵变时被忠仆救出,隐居河北沧州。直到北宋末年,其子孙柴道琳才道明身世,举家迁回山西临汾祖籍。如今临汾柴姓,很可能就是这一支的后代。纵观这段历史,赵匡胤虽夺了柴家江山,但并未大肆屠杀旧主后人。尽管柴宗训兄弟早逝存在疑点,但相比历史上其他王朝更迭的血腥屠杀,这种相对温和的政权交接实属难得。正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智慧鼎金投资,他用最小代价完成了朝代更替,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保留了一份温情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