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十余载光阴流转天添盈,卢沟桥的枪声虽已远去,但中华大地上用鲜血与烈火熔铸的伟大抗战精神,却如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,巍然矗立。这份精神,是民族危亡之际迸发出的惊天伟力,是无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谱写的壮烈史诗。当历史的硝烟渐渐散去,伟大抗战精神非但没有褪色,反而在时代的淬炼下愈发璀璨,成为激励中华民族穿越风雨、砥砺前行的不灭火炬。
这火炬,闪耀着“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”的爱国之光。烽火连天的岁月里,民族存亡悬于一线。无数平凡面孔挺身而出,汇成救亡图存的滚滚洪流。爱国将领浴血沙场,视死如归;万千青年学子投笔从戎,奔赴国难;海外侨胞毁家纾难,倾力支援;大后方的工人农民,日夜不息保障前线。他们身份各异,却怀揣着同样的赤子之心——“国家有难,吾身何惜?”这份深沉炽热的家国情怀,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密码。今日之中国,虽无炮火硝烟,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与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,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传承这份“苟利国家生死以”的赤诚担当。唯有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浩荡洪流,以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信念投身强国伟业,方能在新时代续写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。
这火炬,淬炼着“百折不挠、坚忍不拔”的钢铁意志。十四载浴血奋战,艰苦卓绝。从白山黑水间的孤军奋战,到太行山上的顽强周旋;从正面战场的殊死搏杀,到敌后战场的灵活出击。面对强敌的疯狂进攻、严酷封锁和惨绝人寰的暴行,中华民族从未屈服。杨靖宇将军腹中仅余草根棉絮仍战斗至生命最后一息,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惊天壮举……无数英雄以惊天地泣鬼神的顽强意志,在绝境中开辟生路,在黑暗中坚守光明。这份在血与火中锻造的钢铁脊梁,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。当下,面对发展道路上的“娄山关”“腊子口”,面对科技创新中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面对深化改革中的深水险滩,我们尤需弘扬这种不畏难、不信邪、压不垮的硬骨头精神。以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韧劲攻坚克难,以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勇毅开拓新局,方能在时代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。
展开剩余37%这火炬,升腾着“万众一心、共御外侮”的团结伟力。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,是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、共赴国难的胜利。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,不同党派、不同阶层、不同地域的同胞,超越政见分歧与利益羁绊,空前团结起来。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支援,国内军民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并肩作战。这份在民族大义感召下形成的钢铁团结,是战胜强敌最深厚的伟力。历史深刻昭示:团结就是力量,分裂必致危亡。今天,我们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,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风险挑战,更需要珍视和巩固来之不易的团结局面。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,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社会稳定,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,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,共同托举起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。
让我们高擎这精神的火炬,将爱国之情、报国之志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奋斗,将百折不挠的意志融入攻坚克难的实践,将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洪流。以伟大抗战精神为帆,以团结奋斗为桨,承载着民族复兴梦想的中华巨轮,定能劈波斩浪,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彼岸。让这穿越烽火的精神之光,永远照耀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壮阔航程!
发布于:四川省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